牡丹的拒绝

时间:2023-12-22 05:40:13编辑:小王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象征寄托是托物言志的必由之路。此文落墨牡丹的特性,属意人的品格,写眼前景物,想心中情事,收到了言有尽而意难穷的艺术效果。

牡丹以雍容华贵著称,但此文的主旨却是赞美它的拒绝媚俗。作者的慧眼独具在此,作品的出类拔萃也在此。本来嘛,牡丹曾因抗拒皇威而遭贬谪,当然这不过是一种传说,与现今前来观赏牡丹的人毫不相干,但作者却特意把天公(气候)不作美一变而为牡丹拒绝寒流,迟迟不肯开放,联想特妙。作者热情地赞颂了牡丹这种一贯的特立不阿精神,进而指出花和人一样,都有个品位问题。“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富贵”与“高贵”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差”出了即突出了牡丹卓尔不群的神韵。舍富贵而取品位,这正是作者所要告诉读者的主要之点。

推崇牡丹的特立不阿,并不意味着抹煞它原本就有的绚丽娇艳,所以文章开篇就肯定它的美是“公认”的,“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拒绝媚俗虽然是对“阴冷”环境的抗争,但不抗争又何以驱散严寒春意之迟迟又何来花期之早早何况,飕飕的冷风中它还始终向往着春天应有的“阳光与温暖”,向往着花开时动人的“辉煌与灿烂”对美的追求是它终生的信念,即使是花落坠地,那花瓣“依然鲜艳夺目”,因为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这样的特立不阿,是正义的、健美的这样的象征意蕴,是厚重的、难以尽言的。

托物言志,依托的是物性与人情的相似关联,但这种相似关联有深浅、雅俗之别。目视见形,意会通神,须离形而得神者,方能超凡脱俗、技压群芳。牡丹花朵硕大而艳丽,对应人的富贵相,虽十分贴切,也迎合了不少人的贪欲,但囿于形似、习见,未免低俗、虚荣、浮泛而寡味而作者别具慧眼,另辟新径,用牡丹因气候不适而误了花期,来同构暗示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探察到绚丽娇艳后面的铮铮傲骨,寒风凄雨中所坚守的高贵品格,则鲜明体现出作者深入一层的构思匠心。无疑,这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象征寄托,贵在物性与人情的若即若离。当作者泼墨牡丹的姿态、遭际和质性时,她脑海里跃动着的是人的形象、命运和气格。这两个异物世界,须同构相应、浑然一体,既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这是写牡丹还是写人“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这是物性还是人格“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这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必然显然,托物言志、象征寄托、拟人手法和隐喻语言的共同特点,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它们共同以似花非花的形态,造就了本文发人深思、思而难尽的诗性意境。

此文的语言是诗性的,既凝练含蓄,又铿锵有力。这得之于哲思、深情、骨气,也得之于隐喻、比拟、排比。“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排比中荡漾着极尽赞美的张力“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隐喻中潜蕴着多么美好的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气“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拟人中透出多少哀怨和哀怨中的坚执“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这明喻无疑是一曲奉给“由青春而死亡”的最美丽生命的挽歌。如此意味深长的语句,文中比比皆是,令人读后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上一篇:客厅挂什么画好

下一篇:爱依士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