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攻略网
当前位置: 简历攻略网 > 知识库 >

春节过年

时间:2023-09-20 21:18:26 编辑:小王

除夕过年还是春节过年?

除夕

除夕和春节都算是过年。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

除夕是什么时候

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除夕

除夕的由来

除夕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一种“逐除”活动。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

过年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怪物,名字叫“年”。它威震千虫,势惊百兽,身体庞大,目红发赤,口若血盆,张牙舞爪,叫声若雷鸣,转眼如闪电,行走像风云,专爱吃人。人们整天提心吊胆,优虑重重,生怕自己居住的地方“过年”。

“年”越来越凶猛,危害越来越惨重。人们为了避免灾难的降临,就相互串联,想尽一节办法来对付“年”。数经百战,屡战屡败,无可奈何。人们决定孤注一掷,组成一个庞大的勇士群,与“年”决一死战。一部分人手持兵器,一部分人高举火炬和鞭炮,在和“年”

搏斗时,同时点燃。响声、呼喊声惊天动地,狼烟遮天蔽日。就这样持续地打了三天三夜零一早起,“年”终于妥协了,和人们定好,每岁的正月初一出来一次,平时再也不出来扰乱人民了。从此开始,“年”成为一岁一度的节日了。欲了解更多除夕资讯,点击除夕的来历及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