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还是非常集中的,因为在最近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综招的自我陈述。
这个自我陈述是想要通过综招进入大学的同学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在整个高考当下所具有的规则之下,利用好规则,是我们最优的理性选择。
而同样,作为当下的一个热点,网上有非常多的学科资料可以给我们做参考,但是琳琅满目的资料质量只能称之为层次不齐,我们很难从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案进行构建。
而更多的时候,所谓综招内容的修改,在我看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努力——遣词造句上,生动性上做功课,其实是一件非常没有必要的事情,而那些所谓的官话套话,其实也只能让自己的综招走入千篇一律的问题之中。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一起聊一下,自我陈述,应该如何进行写作。
在讨论如何做这样一个方法论的构建之前,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就是“综招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市面上的培训,其实仔细去看都是关于一些关于职场面试的东西,还有一些内容,同学们写出的内容更加偏向于“自荐信”,说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这个和高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这封自我陈述,和我们所谓的简历,以及自荐信,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应用场景,而应用场景的区别意味着个人陈述的内容偏向,会发生很多区别。
区别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简历,以及自荐信,其实从其本质作用来说,是应付“人才筛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仔细分辨之后就不难理解,成人的简历,自荐信,目的就是让自己获得一个“面试的机会”。
这个是简历的主要作用,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简历所需要的那些对于自己履历的铺陈,还有一些对于履历的一些构建,其实都是让自己符合一个公司或者集体的筛选要求。
而自我陈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大学综招来说,“人才筛选”机制,是由你的高考分数来决定的,也就是如果分数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你的自我陈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就是综招信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机会。
所以对于想要依托于自我陈述“捡外快”的同学来说,需要打破这样子的想法。
而自我陈述的作用是什么呢?
它的作用其实是面试前的预审,也就是说当你分数能够达到某个达标线之后,你的自我陈述才会被看到。
因而此时,自我陈述的价值应运而生——
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面试过程中,获得除了自己客观表现之外的附加价值,而不是让自己面对“筛选”而获得留存。
那么了解综招的价值之后,那些简历式的自我陈述,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就遇到比较大的折损了。
既然如此,如何写自我陈述?
我觉得泛化的,教你如何写综招自我陈述,其实带来的作用比较小了,综招的自我陈述,必须要绝对的个性化,甚至自我陈述,要与自己未来即将在大学面试中整体的面试策略挂钩。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自我陈述写完之后,参加那些大学的面试培训,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你被一个可能不适合你面试策略的自我陈述绑架,让自己不得不迎合而导致自己面试收到影响。
而真正面试中成功的小朋友,他们做的事情逻辑很简单——
他们的自我陈述,是符合自己面试策略的——让自我陈述符合面试策略,而不是让面试策略不得不向自己既定的自我陈述进行迎合,这个才是综招过程中最优的解决方案。
而以上,是我之前看到的,很多小朋友走过的弯路,引以为戒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那么第二个内容,就是自我陈述过程中,你要学会自我定位,自我定位的价值在哪里?
就是自我陈述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变数,但是在最后已经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的阶段,有很多东西已经成为了定局——
比如你所获得的奖项,你所得到的名词,你的成绩,你的社会实践,这些在高一高二阶段做的事情已经不可改变了,改天我可能写一个高一高二的攻略来告诉孩子如何准备。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之前对于高考的改变已经成为了定局,这个是一个客观现实的东西,如果你期望凭借综招这样的文字表述给自己过去定局的努力存量带来的结果带来巨大的变数,无非就只有一个方法——编,或者骗。
那么,你指望一个只有这点社会阅历的高中生,能够骗过那些阅人无数的专家教授,这种不合理的期待,在你眼中的那些所谓成功者,只能算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吧。
所以,对于自我陈述能够给你带来效能,你要有合理的期待,这样你才能写出最有助于自己在面试中有效发挥的自我陈述。
合理期待很重要,那么建立在合理期待下,自我陈述只能给你带来有限的表现“增量”,但是如果你能够利用好这些“增量”,很有可能让你拥有一个不错的面试成绩,让自己实现自己目标学校的逆袭。
那么从方法论来说,最本质的第一性要素,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我定位了。
你的自我定位,决定了你总评的写作目的,而根据目的去构建自己的综评,才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关于定位,我们就强调四个字,叫做——比较优势。
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他们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比如奖项,比如实打实的成绩,比如高含金量的社会事件,比如高价值的个人成就。那么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你写综评的价值,就很简单——让自己“不做减法”。
所谓的不做减法,就是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不要埋没这些东西,所以说,从这个策略上来说,突出比较优势,能够让自己比较优势得到顺利表现,这很重要。
我看到很多没有培训过的,随波逐流的同学,忽略了这部分的价值,或者只是罗列奖项,把更多文笔放在和别的同学一样的那些源自于个性的软实力上,这种做法就很没有必要。
而综评的策略,就是通过个人陈述体现这些比较优势,通过面试着重表达展现这样一种比较优势,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我真的见过一些小朋友,具有很好的比较优势,但是因为在面试中并没有被重视,从而导致自己面试分数很低的情况,而对于这些小朋友来说,核心心态,就是相信自己努力带来的因果秩序,了解到综评带来的对于表现提升的增量是有限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过去的高价值积累,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优越的成绩。
而对于另一部分同学来说,就是没有比较优势的同学。
这个时候,你就要在综评内容中,加入更多,属于“柔化”的个人特质。比如说你的认知,比如你对本高校的情结,比如你对于大学校风的理解,比如你对专业的天赋等等。这些东西并不是说对于上一类有比较优势的同学来说不重要,而是无需重点表现。
但是对于大部分并没有重视高一高二的学习生活,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优势积累的同学来说,就比较重要了。
首先,面对高考的大环境,你要了解的有两个地方:
1 这个世界本质是有因果律的,过去的行为不可逆的情况之下,所谓这些柔性的东西,能够提高的增量有限的。
2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比较优势的,这种柔性价值的体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让你和绝大多数的平庸的小朋友拉开距离。
为什么要了解这个?因为了解了第一个,你也不会对于综评这个自我陈述的价值过分期待,你要回归一个理性的认知,不要去编造一些东西,因为你可能没有能力驾驭。
话术的教导永远应对不了一些细节问题,那些成功的人只是幸存者偏差。
而你了解第二个东西,你就知道了现在这个阶段你所应该具有的努力目标,在理智的驱使下达到最好的效果。
毕竟,过分期待付诸的贪婪,会让你夸大自己的能力,陷入一种非理智的状态,而理智地处理好现在不可变的东西,才是最后阶段你应该做的事情。
那么你需要说的是什么?那就是一切我们所谓的,柔性的东西。
柔性的东西如果从效能划分,我给它从权重来看,分为以下层次:
1 品格,好人好事,善良之类的东西其实是性价比最低的.
毕竟绝大多数同学是好人,好大学也不会因为你是好人而录取你。坏人都在监狱里,不是么?
2 爱好和喜爱动机,这个动机价值也是低的
我看到过一些攻略告诉你,真挚的向大学表白,但是这种不可量化的情绪,从纸张里投射出来,能够感人的基本很少,而且填报这个大学的,谁会说自己不爱这个大学呢?
3 内驱动机——功利化
比如这个专业好,就业好,前景广阔,赚很多钱之类的公里动机,这些已经有一些价值在里面了,低层次的功利是关于就业的,赚钱的,相对高层次的动机是关于自己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这些东西无非就说这个专业能够赚钱,但是从这个层次开始,对于没有比较优势的同学已经可以强调了,毕竟结合了某种意义上的认知,但是问题无非就是人人都知道专业好,就业好,赚钱好,因为好所以稀缺,因为稀缺所以面试。你告诉面试官们这个职业很稀缺,但是你却没有说服面试官为什么把这个稀缺的资源给你。
所以你没有回答问题,你只是拍马屁,当然人生规划上来说已经粗略的提到了一些为什么给你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给自己未来四年做规划,一定是不成熟的,而且你的认识不如那些专业者,很多所谓的你成长的路径,都是想当然的,自然就没有太多的说服力。
4 内驱动机——社会属性
这个点就慢慢开始有价值的,就是你选这个职业,是因为一些利他的社会属性,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赚更多钱,但是我们也能够从这个概念上听到过,关于爱国,集体,利他,很容易写的很空,写什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样写还不如不写,我把它放在第四层,是因为社会属性这样一种可能出现的假大空的情况,但是如果你能够真正意义上说的好,那么自然会很有效果。
5 内驱动机——非公立动机
社会属性的内驱动机是非公立动机的一部分——选择一个专业并不是完全实现利己的功利化价值,但是剔除出来就是为了避免假大空,而非公立动机这个概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回答“为什么稀缺资源要给你”的答案。
因为一个方面是自己对于这个专业的热爱,一个就是自己个人和专业的契合度,一个是展现自己的不可量化的天赋,一个就是自己高考成绩带来的知识迁移能力来说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长。这些非公立的,源自于自我内在的这些动机作为一种内驱动机,是回答这一类问题非常好的展现形式。
而一些不能有背书的,但是和专业相关的爱好,在这里也能加分——比如没有名次,但是自己曾经做的模型,看的书籍,这些不能具体量化,但是与专业相关的积累,这些东西的体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
6 可量化背景
这个背景我觉得是最好发挥的,就是父母家庭因素,也就是你的原生家以及后天父母的教化给你带来的一些和你填报专业具有契合度的表现。
首先父母职业这一块,如何和你专业匹配,那么自然,这样一种原生家庭的优势,会成为你未来能够学好专业的很大的说服力,而从小的教育,教化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这些东西,适当可以量化,虽然没有奖状这些客观可印证的背书,但是却是一个比非功力动机更好表达的东西。
一定要记得,越是能够量化的东西,表达出来,越是能够让别人感觉到你的比较优势,不可量化的东西本身,很多时候都是在扯皮说废话。
7 认知
如果从增量角度来说,其实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比较优势的,除了量化的标准之外,还有就是学生思考的深刻程度。
不管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你能够真正意义上在认知的深刻属性上超越同学,体现出超越同学的成熟,那么自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比较优势。
整场面试,不仅仅是自我陈述阶段,其实你在后面的面试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也是体现出自己认知观念的过程,所以我们寒假讲的认知理论,不仅仅在作文中非常有用,还是你面试中的一大杀器,试想当你能够在一些问题中将一些高级的认知理论进行对于问题的解答,你的面试成绩一定不会差。
8 关于专业,校风等内容
这个概念是最可量化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专业的理解,第二方面学校的校风校训以及想要来到这个大学的原因。
第三个东西是自己对于校风的适应程度以及你因为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你所做的那些为了进大学的前期准备。
如果要说吸睛,认知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人认为是一种可被准备的套作,表现太多反而感觉这个学生不够真实,那么关于校风和专业的理解,你表现的越多,一定是最加分的,认知水平只能成为一个小添头,而你在自己表现基础上的增量,主要就源自于这方面的认知。
所以,专业,校风之类的东西,对于一般同学来说,是你最需要抓的,也是最能够展现自己比较优势的东西。
以上八者,是我从以往小朋友面试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东西,但是也不绝对,有些人将我这边权重较低的东西准备的足够优秀,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越是接近后面的,越是可以量化,越是能够展现自己的比较优势。
所以说,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整个综评的优先级展示的东西,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而这个顺序的本质,还是开头那句话,就是你整个可能有的综评,所采取的面试策略!
至于句子通顺,内容生动性和深刻性结合,用什么语言表述,其实就是一个“别拖后腿就好”的变量,重点放在这个东西上面其实不会太大的影响你的成绩。
而同时,我们上述两类的同学,也不是绝对的两极分化——没有绝对平庸的同学,也没有绝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同学。
从自我陈述策略上来说,不管那个同学,都需要的,是将上两者结合进行写作。
当然最关键的,是先想清楚自己的面试策略,主要想展现自己什么,有比较优势就展现比较优势,没有比较优势,就尽可能在一些可量化的地方展现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按照我们所说的这样准备,你的面试就超越了绝大多数同龄人了。
以上